首页 > 财经 > 正文

怀旧气息全新开拓焕发新生机 唤醒文化记忆 老街再现繁华

2018-03-26 14:05:37来源:永康网络电视台  

在不少人记忆里,总是少不了赶集的体验,在拥挤的人潮里穿梭,购买各色零嘴杂物,还有那繁华的商业老街——赶集,在那时候可能是小孩子最盼

在不少人记忆里,总是少不了赶集的体验,在拥挤的人潮里穿梭,购买各色零嘴杂物,还有那繁华的商业老街——赶集,在那时候可能是小孩子最盼望参与的节日。现如今,昔日繁华的商业在更加宽敞的地方有了新的承载平台,原来那些老街有的年久失修坍塌在历史中,也有的得到重视被纳入新的规划,带着人们的记忆焕发新的生机。

芝英老街:

修旧如旧重现商贸重镇原始样貌

说到旧时经济发达的老街,芝英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半面街”。半面街又名凉棚街,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脚下是旧时的青石板路,抬头是古朴的木制廊檐,这里也曾是芝英的“商业门面”。早在明代中叶,半面街及周边便已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市场体系。数百年来,农历逢三逢八开市,开市之日,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涌向这里,赶一场繁华的大集。

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应业修说:“半面街在明代的时候修建,是当时永康一个物资的集散地。因为那时候这里有古驿道,所以这里物流化的程度较高,当时永康最发达的是芝英,而芝英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就是市集和这条街。”

现在的半面街上有一家馄饨店,纯手工制作的馄饨皮裹上新鲜的肉馅,出锅就是记忆里那个熟悉的味道。“我们店制作馄饨的手艺已经传了三代,一张馄饨皮的成型需要20多道工序,做下来总共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的时间。虽然只是一门小手艺,但还是希望子女们今后能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为老街多留下点味道,为永康人多保留点家乡的念想。”店主应跃能夫妇说。

另外,传统五金工艺也是老街上的特色。芝英是永康五金产业的发源地,在那个“永康百工走四方”的年代,一批又一批打铜、打锡、钉秤的五金工匠挑着行头从这里出发,走遍大江南北。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有了自己新的承载模式,而半面街的繁华渐渐湮灭在历史中,象征着兴旺发达的建筑也成了破旧的老房子。从2015年开始,芝英镇正式启动对老街进行全面修复的方案,在保留历史原貌、留住乡愁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拓与发展,以期重现老街的繁荣景象。

“按照我们芝英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我们将把老街进行修旧如旧,功能布局,从这边开始以休闲的餐饮为主,中间那段是以手工艺打造和精品博物馆为主,到半面街那里主要以特色的美食为主,以期恢复芝英商贸重镇繁华的原始样貌。”芝英镇党委委员王国栋说。

石柱金银器市场:

提升整体环境助力销售

石柱老街分上街下街,街宽约两米,紧邻飞鹅山,跨大迪溪,旧时店铺林立,是商贸繁荣之地。现上街原貌大部已毁,下街原貌基本保留,近年形成远近闻名的金银器市场。

老街的房屋多为两层的青黛瓦房,许多沿街店铺的门面已被修葺一新,但二楼还是可以看到古建筑的痕迹。老街曾经是石柱的集市所在,每逢农历二、七日,方圆十里的村民都来赶集,所以老街一度是石柱最为热闹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个自发的农贸市场。

后来石柱镇上修了新大街,新街道路宽且平整吸引店主们转移,老街的店越开越少,唯有3家金银器店一直屹立,总的客流量少了,但他们的生意却不减,狭小的店面房里,客人总是络绎不绝。

近两年,因为价格相对便宜,质量有保障,石柱老街上的金银生意做出了口碑,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到石柱来买金银器。有了商机,就来了商人,来老街上做金银器生意的人多了,老街上的金店银店也逐渐增多。为了防止恶性竞争,损害来之不易的声誉,石柱镇政府和村里想了不少办法,成立了石柱金银市场协会,邀请老街上的店主加入。

石柱镇石柱村党支部书记应琼玦介绍,协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市场,金价银价跟国际接轨,每天统一售价,各个店铺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若是接到顾客的投诉或举报,就要从保证金中扣除一部分以示处罚。此外,协会还经常组织人员对各店铺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查,如果查出假冒伪劣商品,除了扣除保证金外,还会和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协助进行查处。现在,每年组织的金银器展销会,也成为市民喜爱的购物平台。

如今,石柱金银器老街已名声在外,除了永康本地人,缙云、金华、义乌等相邻县市及宁波、杭州等地的顾客也慕名而来,连安徽、湖南等地客商也不远千里驱车前来购买。今年,石柱镇计划对金银器老街进行整体提升,为它热闹的金银器市场提供更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