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在第五届全国市县电视台推优项目中 永康醒感戏《毛头花姐》夺魁

2018-04-08 09:14:41来源:永康网络电视台  

近日,由我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唐先镇文化站选送的永康醒感戏《毛头花姐》,在第五届全国市县电视台推优活动中获得电视栏目类一等奖。人们惊

近日,由我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唐先镇文化站选送的永康醒感戏《毛头花姐》,在第五届全国市县电视台推优活动中获得电视栏目类一等奖。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曾经流行于永康及毗邻地区的传统剧种,时隔几十年的沉寂后再度活跃在公众视野里。

为挖掘醒感戏东奔西走,精益求精

《毛头花姐》中饰演花姐的叫胡苏央,现为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65年出生的她从15岁开始学婺剧,曾是永康婺剧团花旦,2006年开始参演醒感戏代表剧目《毛头花姐》。2017年,因她对地方戏曲传承所做出的贡献,被市文广新局授予“优秀业余文化工作者”称号。

永康醒感戏,形成于元末明初,以地道的永康方言演绎,秉承着“导人归正、劝人向上”的宗旨,在永康及毗邻的磐安、东阳、义乌、金华等市县曾红极一时,可是到了近现代却几乎失传。2006年以来,经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唐先镇文化站的全力挖掘、抢救,目前,“醒感九殇”已恢复、排演了4本,分别是《毛头花姐》《长城记》《打城隍》《逝女殇》,其中《毛头花姐》为醒感戏最具代表剧目。

为了还原老一辈永康人记忆中的《毛头花姐》,胡苏央和饰演毛头的徐兰梅、饰演小生的施海平几年来东奔西走,花费了很大精力。听说石柱镇俞溪头村是醒感戏的发源地之一,胡苏央一行人在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带领下专程到俞溪头村拜访,跟随85岁的醒感戏传承人胡海郎学习最传统的唱腔、身段、动作,又有幸得到了新楼村88岁的醒感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苏女的指点。

《毛头花姐》下乡巡演百场,广受好评

2011年,在市文广新局的重视以及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唐先镇文化站的共同努力下,永康醒感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唐先镇文化站被列为永康醒感戏传承基地。如今,唐先镇文化活动中心内,常常闪动着民间艺人刻苦练习的身影。

“毛头花姐毛头殇,廿岁姐姐七岁郎!”地道的永康方言演绎着优美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表演带给人欣喜和感动,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据统计,从2009年非遗保护中心组织送戏下乡以来,永康醒感戏共巡演了100多场,光去年一年就达到50场,广受村民的喜爱。

过去,《毛头花姐》盛演不衰,斗台时始终夺魁;时隔百年,这部戏仍然热度不减。每每由胡苏央主演的花姐出现在戏台上,观众的热情总会惊人的高涨。演完了戏,胡苏央回到后台,立刻被热情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争相和她合影,抒发内心的喜悦:“《毛头花姐》真好看,希望下次还来演!”

胡苏央笑着说:“有时候要演别的剧目,村里人还不情愿,问我们为什么不演《毛头花姐》。”俨然,她在村民心目中已经成为花姐的代名词。许多村民虽然叫不出她的名字,但一看到她就高兴地说:“花姐来了!花姐来了!”

传承传统地方剧种,他们在不断努力

《毛头花姐》对于老一代永康人来说,是传承,也是记忆。过去,或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总要请戏班子来村里演一场《毛头花姐》。锣鼓一响,幕布一拉,红装素裹的花姐、涂着白鼻子的毛头、风流倜傥的小生粉墨登场,引起观众一片叫好。对于当时娱乐活动贫乏的农村来说,这不啻是一场难得的热闹了。

年过五旬的胡苏央,曾经历过婺剧风靡一时的盛景,也曾见过传统戏剧无人问津的冷寂,看着老一代醒感戏传承人日益减少,她深感自己必须为痴迷了一辈子的戏曲做些什么。于是,在演戏之外,胡苏央收了几个年轻徒弟,倾囊相授,毫不藏私;她还在永康中学、城西小学开设一周一次的戏曲班,教导学生婺剧、醒感戏,希望将戏曲的种子播撒在下一代人心中。

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吕美丽介绍,由中心和唐先镇文化站挖掘的第五部醒感戏《药茶记》将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期进行汇报演出。

为了这些不应被遗忘的民间瑰宝,我市非遗工作者们还在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