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常山阿姨”风生水起 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大力推动

2018-04-17 09:47:05来源:永康网络电视台  

春回常山。人们背上行囊,带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祈盼,奔向远方。正月初七,常山县黄冈村村民何春萍告别亲人,回到了杭州。去年,因母亲摔伤需

春回常山。人们背上行囊,带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祈盼,奔向远方。

正月初七,常山县黄冈村村民何春萍告别亲人,回到了杭州。去年,因母亲摔伤需人陪护,在雇主家只做了3个月阿姨的何春萍不得已辞职了。未想到在老家期间,得益于此前积下的口碑,她又接到了不少人的电话,邀请她料理完家事后出去工作。“我一直想再回杭州,因为在那里,不但收入增加,见识也涨了不少呢。”何春萍幸福地说。

幸福,是所有像何春萍一样的“常山阿姨”努力奋斗的方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们就像那不起眼的苔花,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勤劳善良的品德和专业熟练的技能,赢得了雇主喜爱和市场认同,擦亮了“常山阿姨”这块金字招牌。

地处浙西的常山,一直以来是劳务输出大县,不少农村女性选择到大城市当保姆,经过多年发展,常山保姆渐渐有了名气。2017年,常山顺势而为,提出了打响“常山阿姨”品牌、大力推进保姆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常山阿姨”终于走上前台。一年来,县里出台政策、制定规范、建立档案、加强培训,到杭州开专场推介会……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常山阿姨”的名头越来越响,也吸引了更多的妇女加入到“常山阿姨”中来。

仲春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山城常山,走近“常山阿姨”这个群体,追寻她们奋斗的脚步。

一块擦亮的金字招牌

午后,阳光微醺,走进常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迎面是一张张青春的笑脸。穿过操场,来到一幢教学楼,门口挂着“常山阿姨培训学校”的招牌。

一间教室里,一群中年阿姨正专注地听老师讲课,黑板上写着当天的课目:“婴儿的易发病症”;隔壁教室里,另一群阿姨在进行育婴实践练习,她们手里拿着塑胶娃娃,一边小心翼翼地为它们洗澡穿衣,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着姿势手法,那副认真样,仿佛手里捧着的真是刚出生的婴儿。

班长吴梅花,之前一直在上海当保姆,这次特意辞职回来参加培训。“做得越久,就越觉得自己还不够专业。”吴梅花告诉记者,听说老家免费提供培训,内容包括母婴、月嫂、护理等方面,她就果断回来了。

专业化培训,一直是常山劳务培训的特色。去年,常山和浙江树人大学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学院式家政培训基地,地点就设在常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此,校园后边的这幢教学楼就成了培养“常山阿姨”的摇篮。到去年底,全县已开展家政类技能培训2579人次,培育出73位持有资格证书的“常山阿姨”。

再过些天,一座占地25亩,拟引进国内优秀师资和先进教学设施、可同时容纳720多名学生的家政培训学院,就要在何家乡中学原址动工了。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育婴、家庭清洁、养老护理等于一体的现代家庭服务业培训中心,争取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家政服务培训学院。

打响“常山阿姨”品牌,培训只是第一步。吴梅花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到上海时,曾因没有健康证而遭人嫌弃,而雇主最不放心的,还是阿姨的品行是否端正。纵观近年来家政行业频发的乱象,根源还在于缺乏行业规范,尤其是雇佣双方缺少信任。

为此,常山制定出台了全省首个地方保姆品牌认定标准,对阿姨的准入流程、技能要求、道德诚信、品牌运作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要求每位“常山阿姨”坚持以“良善”为本,树立“安心、贴心、称心”理念,提供“专业、职业、全业”的服务。同时,为每一位授牌的“常山阿姨”建立完整的“五类档案”,包括家庭、品行、健康、从业、技能五个方面,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核查并盖章;建设“常山阿姨”二维码系统,今后雇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对阿姨的情况一目了然,确保用得放心。

“放心保姆哪里找,常山阿姨就是好”,这是“常山阿姨”的品牌宣言,事实也确实如此。去年7月,在杭州举行的“常山阿姨”专场推介会上,24位“常山阿姨”被一“抢”而空。“很多亲友都托我找‘常山阿姨’,但根本满足不了。”这是常山一位县领导现在幸福的“烦恼”。

“实施‘常山阿姨’品牌战略,是对农民培训、妇女全面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这三大命题的探索解答,也是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说,“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深化拓展,不断丰富‘常山阿姨’的品牌内涵,使之成为常山的‘金名片’。”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