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让城乡共享 改掉群众看病的“烦”与“难”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就要设法把相对集中在一地或者一家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开去,普惠更多的患者。医改,首先得改掉群众看病的“烦”与“难”。
到医院看病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挂号排队大半天,医生诊断几分钟;而后拿了医生开的单子去一个个窗口划价付费、化验检查、等片等报告单、取药打针……烦!“看病难”,从中可见一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目前区域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以得加快公立医院建设和改革的步伐。
如本报4月19日头版头条报道的,我市先后建立了120指挥、病例会诊、消毒供应、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等五大共享中心,其中4个中心落户市一医;市一医的影像会诊中心每日会诊15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影像资料100余份,半小时内完成阅片和审核,并通过中心平台将报告回传原单位,有效减少了重复检查,提高基层医疗诊断水平;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上线医保微信支付功能,并先后实现全国异地医保一卡通结算等平台的接入,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医改、医改,首先得改掉群众看病的“烦”与“难”,让城乡群众能够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在百姓生活很大一块费用都投到了教育和健康中,但是叫了几十年的教改和医改仍不尽如人意,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要求,去年全国深化医改提出了56项重点工作,主要围绕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提出具体任务,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然而,在省城各大医院每天能看到车满为患、交通拥塞的现象,医院成了大集市,其中不少患者及其家属都是从各地远道赶来,为的是能够“上大医院看上名医生”,其艰辛不言而喻。现在永康市一医与上海市一医、浙一、浙二等大医院合作的基础上,又与省人民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等大医院合作成立了12家名医团队工作室,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名医问诊,免受抱病劳顿跨省跨地区求医之苦,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
既是“共享”,就要设法把相对集中在一地或者一家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开去,普惠更多的患者。否则,从报道数据看,去年市一医的日门急诊量相当于3668人次,日手术达70台次左右,也是比较繁忙的。因此,我市深入实施了“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启动了以市一医、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去年市一医组织对5家镇街区卫生院结对帮扶,每月都有专家下乡,并接受下级镇街区卫生院进修人员。这样,尽可能让本市的患者不跨省跨地区求医,让乡镇山村的患者也可就近接受名医问诊,特别是治疗一些小病小痛完全不需要舍近求远。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以确保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全国人民的健康长寿。为此,非常希望水平处全国县级前列的医院在各地多起来,让城乡人民在医改成果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和福祉感。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讲得津津有味方能有为有位 入到群众的大脑中
下一篇2018-05-02 09:45:09
-
永康市人力社保局:调整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上一篇2018-05-02 09: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