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街道“好氧堆肥”变废为宝 马宅村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我家可腐烂和不可腐烂都分好了。”“我家也是。”……20日,西城街道马宅村村两委例行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村民们纷纷打开垃圾桶。
马宅村的村道干净整洁,每家每户门前放着“可腐烂”与“不可腐烂”的不锈钢垃圾桶。该村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以党员联系户制度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妇联组织的表率作用,配备专门垃圾桶,加强宣传教育和日常巡查。
此外,马宅村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村口那个由钢棚搭建的堆肥房,负责堆肥房的村民潘和平告诉记者,这是用来处理厨余垃圾以及一些可腐烂垃圾用的。
“去年11月,我们村的马增益教授为村里引荐了一位垃圾分类专家陈立雯,她的‘另类’垃圾分类理念,带我们开启了垃圾分类的‘探索道路’。”马宅村党支部书记马礼安说,在马宅村期间,陈立雯用专业的垃圾分类技术,指导村民对垃圾严格分类,并在村内建立堆肥房,将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所有可腐烂垃圾全部进行堆肥处理。
“可腐烂垃圾发酵成肥再返田,其实是农村传统的做法,但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更倾向于用化肥代替这种‘天然肥料’。”陈立雯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介绍好氧堆肥法的技术工艺,在有机物的处理中,有好氧法和厌氧法,好氧法就是指可腐烂垃圾在有氧条件下(马宅村堆肥房四面透风),经过有机物内部的反应进行自然分解,释放热量,同时堆肥对氧气和温度也有需求,在可腐烂垃圾进行7-10天的发酵后,需进行翻堆保证通风,同时在堆肥中加入一些树叶可以中和湿度,可腐烂垃圾大约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时间,可直接作为果蔬的肥料。
陈立雯说,和阳光房相比,好氧堆肥法制作成本低,利用率高,适合农村可腐烂垃圾的处理。“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民卫生意识大幅提升,垃圾也减量了。”马礼安说,村里环境变化还是垃圾分类的功劳最大。
下一步马宅村将继强化宣传发动,积极利用村规民约、党员联系户等经验做法,采取每星期一检查,每月一考评的制度,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自开展垃圾分类以来,西城街道便以垃圾分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妇联执委”各条线为网格,全面铺开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力推动垃圾分类、美丽乡村等中心工作落实到位,提升城乡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Gary.Surdam一行莅临永康一中学习交流
下一篇2018-05-25 14:10:59
-
永康市消防大队在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同时进行消防演练活动
上一篇2018-05-25 14: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