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低片酬、高品质打造“火箭人”感人故事

2018-09-07 13:54:24来源:新京报  

昨日,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以下简称《那些年》)在京举行以不要天价片酬,照样打造精品力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总制片人铁佛、导演

昨日,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以下简称《那些年》)在京举行以“不要天价片酬,照样打造精品力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总制片人铁佛、导演韩晓军、编剧王之理、演员孔琳到场。该剧讲述的是上世纪“大三线”国防建设故事,在北京卫视播出后,CSM52城平均收视率位列同时段第三名,并收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据悉,《那些年》主演杨烁以市场价半价出演,高明、倪大红等老戏骨均以象征性报酬友情出演。这样的成绩和演员报酬比,与主管部门提倡的“合理片酬、精品剧目”的制作路线不谋而合。韩晓军透露,所有演员都是看中了剧本而不计片酬,且贡献出了非常投入的表演,“演员还是要看作品、挑剧本。如果故事好,人物好,一切条件都可以不谈。”

真实讲述第一代“火箭人”故事

2009年,铁佛收到了一部名为《大三线》的剧本。铁佛被这个故事打动,并联想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防力量、航天力量、远程计划的雄伟成就,都与上个世纪为“大三线”付出一生的那一代人息息相关。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致敬中国第一代“火箭人”。但原剧由于基调过于沉重,很难打动当下的年轻人,“我们还是希望让今天的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一段既苦难又辉煌的人生。”于是铁佛先后邀请了三位编剧修改剧本,最终找到《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的编剧王之理。曾在导弹部队工作的他,将两弹一星的宏伟计划设定为故事的大背景,把每一个小人物写的更加接地气,并在亲情、友情、爱情和时代的联结上加重笔墨。

在主创团队看来,《那些年》能够吸引到好演员,也能够触动年轻观众的原因,便在于剧本的真实性。王之理透露,筹备期他们曾大量采访第一代“火箭人”,并通读至少八本报告文学,从中借鉴了不少感人故事。“我们把很多中国火箭核弹发展史中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移植到剧本里,乔部长的台词就是钱学森先生的原话。”

演员片酬不足百分之三十

2017年9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不少业内人士纷纷响应,表示“百分之四十”是不影响制作的合理限定。

作为目前市场中的小成本剧集,《那些年》在2016年筹备时并未有“降低片酬”的提倡,但整部剧仍严格按照了合理的片酬分配:演员总片酬比例不足总投入的30%,剩下全部倾注在制作层面。据悉,当时杨烁的市场价格已经凭借《欢乐颂》水涨船高,但他仍被这部剧和张利军一角深深打动,于是在片酬上给了很大的优惠,以市场价的一半出演。饰演司令员的高明同样是看完剧本之后,直接给导演打电话,表示非常喜欢这部剧本,什么时间拍都可以,且不谈片酬。

在铁佛看来,新媒体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剧集需要通过流量演员来吸引观众,“天价片酬”是市场行为的偏颇。但站在制片人和创作者的角度,他始终认为一部剧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本身,“所有钱都给了演员,其实是把一个文化产品的艺术给糟践了。一百人的场面戏,本来一集需要投入到200万,演员都拿走了,我只有‘五毛钱’制作,这就是不合理的。”铁佛表示,国产电视剧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有太多以小胜大的例子,近些年有不少流量演员作品“扑街”的先例;而真正的演员遇到好剧本的时候,在金钱面前也一定会做出退让,“这么多年,我们还能陆陆续续看到几部良心制作,因为很多演员也想做出好的作品。”(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