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环球观天下!对话MOODLES朱沛然:自研3D打印技术革新传统食品生产模式

2022-10-31 18:41:16来源:明亮公司  

快速、可定制化和数字化,这三个关键词构成了很多人对“3D打印”的初步印象,而这项技术也往往被认为是与医疗、科技、金属模型等领域有更密切

作者:潘捷

出品:明亮公司


(资料图片)

快速、可定制化和数字化,这三个关键词构成了很多人对“3D打印”的初步印象,而这项技术也往往被认为是与医疗、科技、金属模型等领域有更密切的联系,而非食品。和很多初创公司类似,MOODLES创立的概念——3D打印技术、分子料理、现代营养学——诞生于一间13平方米的出租屋。

MOODLES创始人兼CEO朱沛然向「明亮公司」解释其理念背后的逻辑:MOODLES通过分子料理技术进行食材重组,自主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生产线结合高通量喷嘴技术,可以实现3D打印食品的工业级量产,而材料上的选择则包括肉类(红肉,白肉,水产)、植物蛋白、蔬菜、水果、软糖、膳食纤维等。

“目前还是没有看到什么竞争对手,因为是一个很创新的概念。”谈及市场竞争对手问题,朱沛然这样回答。

MOODLES有着与技术主导型公司的相似的特性,专注于技术细节的打磨,提供极致的产品,批量规模化生产,扩展产品线。但技术型公司同样也会遇到一些“命题”——如何让技术与市场形成链接?研发端如何获得及时、快速的反馈?B端和C端业务如何打通?除此之外,未来也有更宏大的“命题”,比如如何看待技术与人文、市场、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对抗传统饮食方式”的质疑时,朱沛然说:“我们并不挑战品尝食物给大家带来的情绪价值。面条、意面、饭团、、米线作为主要产品形式,并不改变大家的传统饮食习惯。”停顿了几秒,他补充道:“当然现在很多新消费(产品),比如轻食代餐、代餐奶昔、减脂面包,说白了就是不够好吃,体感上不如传统食物,会带来体验降级。”

在有限的交谈时间内,朱沛然回答迅速、思路清晰,“不仅仅是会在国内做市场,未来我们会做出口,在海外建工厂,去开始全球化的扩张”。商业模式上,先ToB和后ToC两条线,当未来C端产品力跟品牌力越来越好,也能够反哺ToB业务。

谈及从科研者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朱沛然表示,从科研的角度来说,大家是单兵作战,而现在分工协同同样重要。

朱沛然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前往西湖大学攻读材料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参与创办骨科3D打印公司并担任CTO,工作期间主导研发了多台新型高速增材制造设备。CSO王鹏瑞博士曾是植物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BYND.US)的高级创新科学家,CTO薛思雯是康奈尔大学精准营养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团队成员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

很显然,创立一年,MOODLES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充,人员组织提效,全链条需进一步提升打磨,研发生产再到下游的销售,市场端学习和探索,如何了解目标消费者痛点和需求,对于朱沛然和他的团队来说,随之而来的是“ToB or Not ToB”。

朱沛然认为:

1.3D打印存在以下没有解决的问题:3D打印受限于一些打印材料的种类。可用于3D打印材料的种类比较少,并没有很好的具体应用场景,且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比较高,很难替代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

2.MOODLES应用到食品的工业级制造上,制造端上,自主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生产线结合高通量喷嘴技术,实现3D打印食品的工业级量产。可供选择的材料包括肉类(红肉,白肉,水产)、植物蛋白、蔬菜、水果、软糖、膳食纤维等。

3.食品有功能性需求的一些人群,比如三高、糖尿病和生酮人群,对于饮食有刚性需求,需要一些定制化的技术。消费人群的痛点有降低碳水的摄入、降低脂肪或者比较高的蛋白质摄入,需要有一些定制化的技术能够为他们服务的。

4.ToB是商业模式早期,未来会有C端的品牌。

对于「明亮公司」为何选择以主食为切入点的问题,朱沛然认为目前还是想把大单品模型跑出来,从终端呈现上来看,意面、通心粉或者偏西式的主食,价值感会更高一些。从口味来说,中式,比如炒饭、拌饭、拌面也是大众化比较接受的产品形态。

公司成立以来,融资同样有条不紊,至今成立一年的MOODLES已经历三轮融资。据天眼查APP显示,2021年,MOODLES获得风物资本的天使轮融资;2022年2月,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老股东风物资本、人山资本跟投;6个月后,公司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伽利略资本领投,老股GGV纪源资本、东风物资本、人山资本跟投。

市场空间足够大,有非常大的痛点和刚需要去升级,MOODLES未来还会用相同的技术去生产新形态的肉制品,甜点和零食等,涵盖产品细分品类/其工厂和供应链,能够生产80%、90%这样不同形态的产品,柔性化程度非常高。目前,MOODLES位于安徽马鞍山的工厂已投产,全年产能大约5000-8000吨

以下是「明亮公司」与朱沛然的对话(有删节)

Q:明亮公司

A:朱沛然 MOODLES创始人、CEO

朱沛然(来源:受访人提供)

新技术解决3D打印材料问题,效率提升200倍,成本大幅下降

Q:为什么选面、主食作为产品呈现形式?

A:现在主要还是想把大单品模型跑出来,类似于意面通心粉或者偏西式的主食,从终端呈现上来看,价值感会更高一些。从口味来说,切入点是大众化比较接受的产品,比如偏西式口味的面条、以主食的产品形态去做开发,会做偏中式,比如炒饭、拌饭、拌面形态的产品。

前端的研发过程中调整营养膳食结构的比例和不同食材的制造方法,整个3D打印过程(和普通3D打印)没有区别,我们是通用性很高的一套生产技术,去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产品。

Q:为什么选择细分垂直的食物打印赛道?

A:3D打印,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新的制造技术可以应用到很多的行业,去做一些创新,我认为3D打印在食品方向其实并不是一个小的垂类赛道,而是很大的应用方向

我们之前是在附加值更高、科技或者说应用场景更偏科研的方向去做,但进入市场化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在针对食品这个方向,我们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中找到非常好的商业机会,所以决定去做食品行业的创新。

Q:你刚刚提到3D打印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是哪些问题?

A:3D打印,其实还是受限于一些打印材料的种类。可能现在工业级和消费级3D打印,还是一些塑料、金属的打印,在模型制造上做一些应用。其实,目前可用于3D打印材料的种类比较少,并没有很好的具体应用场景;

第二,3D打印目前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比较,很难替代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我们是在这两个方向中做了很大的突破,把它应用到食品的工业级制造上。

Q:MOODLES材料和生产效率上做了哪些突破?

A:比较核心的是,我们研发出了一些新材料制备的体系,可以把很多原来不能用来做3D打印的食品级材料,做一些材料端的升级,做成类似打印墨水的一个概念;

第二,我们在整体生产效率上做了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有很多的专利技术,工业级的高通量3D加工装备,可以实现在同一时间内对3D打印的产品进行两个数量级以上的效率提升,提高了生产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Q:是什么样的专利技术?相比传统3D打印,效率和成本怎么控制?

A:食材分子处理技术,可以在不影响食材本身营养和新鲜度的前提下,融入更多优质食材,并保留风味,制造端上,自主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生产线结合高通量喷嘴技术,实现3D打印食品的工业级量产。

相比于传统的3D打印效率提升200倍,成本大幅下降。我们核心还是要和肉类进行对比,成本下降25%。相比于传统的意面,我们的成本略高15-20%

Q:打印的材料的怎么选择?

A:肉类(红肉,白肉,水产)、植物蛋白、蔬菜、水果、软糖、膳食纤维等。

Q:我看到最近一个动态的变化,除了主食类产品MOODLES把生酮做成产品,为什么有这方面的思考?

A:MOODLES是一个比较专业化的食品制造的技术平台,从前端的研发到后端的生产制造,其实未来会将品牌放在商业化的进程中,第一是针对ToB的客户。

针对这种细分人群的产品中,他们对于食物的需求比较特别,他/她需要很高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碳水,而自然界中并没有这样的食物,那么我们的技术本身是一种分子料理,可以把食材根据需要的比例去动态调整,针对这样的一个非常细分,刚需,但是又很难被满足的人群开发出专属的一个产品。

Q:针对这类细分产品,前期如何去找测试人群(受众)?

A:生酮这一块的话,我们会去找到专业的渗透人群。有一个指标是,他/她日常的饮食都会去遵循对生酮的刚性需求,我们会把他/她招募成前期的内测用户。

这也是小C端尝试,针对生酮人群,是我们找到的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因为现在,赛道中还没有非常优质的主食可以提供给这样消费者。

Q:具体招募多少的人员做测试?

A:目前针对生酮测试是招募将近50个人。

Q:怎样判断产品是满足了这些用户的需求?

A:用户体验产品过程中,我们会去追踪体验产品期间的身体指标的变化,能不能满足这类消费者对于生酮的饮食需求。

会关注每一天身体的酮体指数的变化,因为他们是切换了供能模式,正常人是吃碳水,是葡萄糖供能,生酮人群是脂肪供能。每天的身体动态检测中可以被发现身体代谢机能上的变化。

第二,跟这些人群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其实很多元,不仅仅是满足元素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希望够像正常吃主食,像吃面条、意大利面那样品尝食物,希望会有比较好的用户体验。

产品并不改变传统饮食习惯,更高附加值的市场来自于对食品功能性有刚需的群体

Q:你曾提到过目前市场空间会比较小,会提供更多附加值的应用场景,具体是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A:主要是找去为一些对于食品有功能性需求的一些人群,比如说三高、糖尿病或者说生酮人群,其实他们对于饮食方面是有刚性需求的

他们有非常明确的痛点,比如说要降低碳水的摄入、降低脂肪或者比较高的蛋白质摄入,他们是需要有一些定制化的技术能够为他们服务的。

Q:这些人群有什么消费特点?

A:可以说他们的附加值会比大众消费者要高一些,我们前期会聚焦在服务细分人群去做产品的开发。

Q:从产业视角来看,MOODLES解决了哪些痛点、提供了什么市场需求?

A:首先我们在做的大的宏观的事情,新的技术去重塑整个工业食品的制造

近30年,传统工业食品在制造端没有特别大的技术发展,我们希望能够用更加高效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可以生产出符合未来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未来消费者其实已经从简单的要吃饱,变得要吃更好更健康。

Q:产品端未来有什么发展方向?

A:大健康是一个国家战略级的方向,技术要去匹配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会选择首先做主食的产品。

主食市场空间足够大,而且有非常大的痛点和刚需要去升级,未来同样我们还会用相同的技术去生产新形态的肉制品,新形态的甜点和零食等一系列的东西,涵盖到非常多的这个产品的细分的门类,在我们的工厂和供应链,能够生产将近80%、90%这样不同形态的产品,柔性化程度非常高。

Q:怎么回应对抗传统饮食方式的质疑?

A:其产品特点是并不会去对抗传统的饮食方式,产品形态和传统的主食非常像,不管口感上,烹饪方式上,体感上和存储方式跟传统食品很像,这是我们比较大的技术优势:并不改变大家的传统饮食习惯。比如正常的面沾上酱汁,并没有挑战品尝食物给大家带来的情绪价值。

当然现在很多新消费(产品),比如轻食代餐、代餐奶昔,减脂面包,说白了就是不够好吃,体感上不如传统食物,会带来体验降级。

Q:刚提到供应链,建设情况如何?主要生产什么样产品?

A:9月15日,马鞍山工厂正式投产,现在正式运营出货,承接订单。

我们现在主要有几种,第一种B端的主食标品,以面条或米饭为主,还有ab包,做成盒装方便速食,有米饭、面条还配上酱料。第三种预制菜形态的,把酱料和主食混合在一起,微波炉加热之后,可以开在即食。

Q:目前工厂的产能是多少?

A:第一代工厂的话,全年大概是5000-8000吨的产能。

Q:怎么挖掘ToB端客户?

A:3D打印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明显的差异化标签,其实很多B端的客户也在探索新的产品形态,MOODLES作为一个差异化的产品形式对于客户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我们给客户带来很多产品上的解决方案,在主食赛道,低碳生活是一个大的趋势,是大家关注讨论的话题。MOODLES在主食赛道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升级,技术既满足非好的口感要求,同时又能降低主食中的碳水,提高更多的优质蛋白质,符合现在主流人群的饮食习惯。

Q:ToB端客户合作方或者的订单量方便透露一下吗?

A:不方便透露。

Q:那目前融资的情况能够透露一下吗?

A:去年的时候是完成了三轮的融资,最近也在开始正式A轮融资

本质是更贴近消费者端的产品创新和制造,未来会由ToB延伸到C端品牌

Q:如果是站在产业链的视角,MOODLES对上游的影响会更大,还是对下游的影响更大?

A:其实更贴近消费者端的产品的创新和制造,所以更多影响下游的消费者。其实不给食品供应链的上游提供任何价值,针对消费者端做产品的创新。

我们不太会在上游,做一些比如肉制品,原料新型的供应方式改革,这些更偏基础端和科研端,我们还是更偏在应用场景和下游,跟消费者端更接近的地方做一些产品创新。

Q:未来2-3年内会做ToC领域的一些产品的开发和尝试?

A:是的。ToB是商业模式早期,未来会做自己C端的品牌,所以是需要大概几年的时间慢慢切换到C端,结合新的产品形态和产品力去占据市场的消费者心智和地位。

Q: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商业模式如何形成可持续闭环?

A:从商业模式的角度,首先自建设供应链和生产,可以全链条去控制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品质,当然还有它的利润。

前期基于对前端的打磨,通过ToB来触达客户,达到B端产能释放,接下来一年时间内快速的拉升并释放产能,去服务更多的B端的客户。B端的客户市场的需求其实很明确,对这种健康的食物有比较高的需求。通过B端客户的渠道和资源把整个品类打起来。

第二,开发出更多的品类,形成产品矩阵,去做更多客户的触达跟尝试。有了ToB的基本业务盘后,开始C端的品牌,定位比较高端,专业化的食品科技品牌,形成ToB和ToC两条线。在ToC端,当产品力跟品牌力越来越好,也能够反哺ToB业务扩展。

不仅仅是会在国内做市场,未来我们会在出口,在海外建工厂,去开始全球化的扩张。

Q:ToB转到ToC又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A:是的。

Q:那你的思考和应对方式是什么?

A:ToB转ToC需要的是不同能力和不同的团队,只要去储备相对应的人就好了

针对ToB的业务,第一年先focus(聚焦)在ToB业务的一个拓展,ToC也是有外部支持。第二,组建自己C端的团队,可能会需要一些电商端的支持,还有一些新消费的思维支持,会去组建两个团队。

Q:之前的科研研究,到现在公司领导者,两个角色的不同是什么呢?

A:这是一个好问题,从科研的角度来说,大家是单兵作战,自己去解决掉整个research(研究)过程中的全部问题,但是运营一个公司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仅仅是人员组织框架,还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人力资源方面很多问题

第二,不单只关注技术端,现在需要在市场端进行很多的学习和探索,我们有非常多的市场端的朋友支持,也有投资人资源上的对接,早期还是比较顺利。

当然,核心的驱动力还是比较独特的技术和产品差异化的优势,对于我个人感觉还是有非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保持开放的心态跟不同能力、属性的人交流,去达成互相协作。

Q:现阶段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A:现在,整个团队还进行了一些快速的升级。业务的快速的发展,人员组织的快速发展。怎么在下一个阶段把公司的人效,管理流程建立好,帮助业务增长。

之前从科研的角度,大家是习惯一个人搞定所有事情,但现在更多的是大家能够分工,够形成很好的协同。

第二,全链条的打磨需进一步提高,从研发生产再到下游的销售,其实整个链条都自己做,相对来说流程会比较长,需要花时间去把整个系统效率提高。因为生产制造这一块确实是独家的技术,所以没有办法委托别人去生产制造。

Q:在市场销售没有布局吗,比如和经销商方面的合作?

A:目前没有。ToB跟客户的合作其实比较简单,未来如果做C端,可能要搭建C端的运营团队,私域团队,未来可能会选择外包合作的方式,去最高速度、最高效率提高市场化进度。

Q:目前现在的团队构成如何?

A:整个团队进行快速的升级。我们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team,我有过留学经验,也一直在做比较前端的科研,CSO首席科学家引入了Beyond Meat的华人高管,王鹏瑞博士之前是在全球第一家上市公司植物肉上市公司,负责创新技术研发。

CTO是薛博士,他是康奈尔大学的精准营养学博士,我们的品牌市场高级合伙人,大家都是有留学背景和在外企的工作经验。资方也比较global(国际化),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在新加坡、美国去对接当地更多的资源。

Q:有什么竞对公司,怎么看待目前市场的竞争情况?

A:目前还是没有看到什么竞对公司,对,因为是一个很创新的概念,并且我们有能力去对整个上游就是自己的供应链端做建设和改造。

对,我们其实不是一个新消费品牌,而是更多聚焦在技术供应和产品创新

Q:对于新组建团队你会最重要的最看重什么样的一种品质?

A:不同的部门和工作职能有不同的需求,大的框架上还希望价值观比较一致。第一,对于食品有自己的热爱。第二,严守对于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因为商业的变现放弃基本的坚持。第三,在不同的细分部门可能需要不同的能力,比如研发部门,可能需要顶尖的研发能力,探索和学习开发的基础跟背景。市场端,可能希望有全球化的视野,在国内外大消费品牌的公司有过实操的成功工作经验。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