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焦点!半隐居生活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半隐居生活?

2023-01-04 17:22:03来源:万能知识网  

过了几个月远离社交,大幅减少和外界信息交互的半隐居生活,一些体验。以前会觉得目标=意义,但潜意识里其实说服不了自己,比如大多数目标和意

过了几个月远离社交,大幅减少和外界信息交互的半隐居生活,一些体验。


(相关资料图)

以前会觉得目标=意义,但潜意识里其实说服不了自己,比如大多数目标和意义都经不起一句“然后呢”。当放下所有的目标追寻后,反而容易活在当下没什么挂碍

增加一个思考的维度比同维度下不断扩充思考的角度更重要。角度需要信息量去扩充。维度需要追问本质然后去找答案。

过去一直更在意自己“理性”的能力,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现在更在意自己的直观能力,感性直观,本质直观,尽量多的去悬置自己已有的知识带来的偏见去存粹直观。原因是直观带来的意识具有自身的被给予性,可以自己给自己奠基的。说玄乎点就更接近本质,说功利点就是更容易让自己未来心安理得和自洽。其实感性偏多的人可以多读读数理逻辑分析哲学之类的。理性太强的人适合多去读读欧陆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甚至包括一些宗教哲学。这种思维维度的扩充很有意思。

二元对立的思想根植于自我本身,又向上发散于每一个意识。只能通过理性和感性的共同作用去消弥掉一部分。

读书越多,思考的越多,就发现未知的越多。毕竟地图并非疆域,甚至语言都是世界的马赛克。从这方面来说,宗教上的实修也算一种科学化的模式。

生活静下来后,冥想打坐变得很简单轻松。有些东西,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高频高刺激的信息变少后,感知度也会像口味一样敏感清淡起来。听些流行和摇滚,看些电影,平时索然无味的东西都会觉得原来这么有意思,里面的情绪刺激是这么饱满。也算是意外收获。当然对于生活的感知度也会提高。

比较意外的是,这样的生活自律反而变得很简单。难怪寺庙里和尚都能每天十点睡觉四点起床。换个角度,可能也是外部欲望越来越少,最后就内化为读书健身和生活的欲望了。

“自我感”大幅降低。以前更容易本能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去看待各种关系。现在反而容易抽身出来。毕竟存在感都无所谓了,自我感就更弱化了。不过去掉大多数附加标签后,比较真实的“自我”会更容易清晰的显化,同时自由度大幅提高了,看取舍吧。

学会不断主动去放下一些东西。放下的确比拿起更难。但真放下后,又会通透简单一些。

会偶尔担心和社会彻底脱节,后续慢慢找个平衡点吧。不过人本能的社会性倾向太强了,回去反而简单。

一段比较特别的生活经历,先记录留存下。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