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车企出海风浪渐高,“走出去”还是好主意吗? 天天时快讯

2023-07-03 14:59:20来源:投资时报  

今年前5个月,上汽集团海外三大生产基地销量为4.23万辆,同比下滑1.66%

今年前5个月,上汽集团海外三大生产基地销量为4.23万辆,同比下滑1.66%。其中MG印度公司销量为2.71万辆,同比增长47.61%,是上汽集团海外工厂中唯一呈正增长的公司

《投资时报》研究员 董琳


【资料图】

对于车企来说,海外市场愈发重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已连续7年保持国内整车出口行业第一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集团,600104.SH),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达25.7万辆,同比增长约5成。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上汽集团在印度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名爵汽车印度有限公司(下称MG印度公司)陷入一场收购风波。

此前有消息称,印度本土企业金达尔西南集团(下称JSW集团)正试图收购MG印度公司部分股权,上汽集团恐将失去对MG印度公司的控制权。该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6月26日,上汽集团针对此事发布澄清声明表示,相关内容严重背离事实。

据该公司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前5月上汽集团海外三大生产基地销量为4.23万辆,同比下滑1.66%。其中MG印度公司销量为2.71万辆,同比增长47.61%,是上汽集团海外工厂中唯一呈正增长的公司。

整体来看,今年1—5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为166.59万辆,同比下滑4.84%,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7.77%。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7个月时间里,该公司月均销量要达到62万辆,才能完成全年600万辆的销售目标。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还注意到,今年以来,上汽集团也在积极通过基金投资形式在芯片领域加大布局。

针对前述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上汽集团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否认丧失MG印度公司控制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上汽集团在2017年宣布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并设立100%控股子公司上汽MG印度公司。该公司称,印度生产基地于2019年正式投产,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汽车,印度投放产品将统一使用“MG名爵”品牌。

而日前,市场却曝出印度本土企业JSW集团正试图收购MG印度公司部分股权的消息。消息称,JSW集团或将持有MG印度45%—48%的股份,并建立新的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与员工将持股大约5%—8%。这意味着,一旦收购达成,上汽集团持股比例低于50%,将失去对MG印度公司的控制权。

对此,6月26日晚间,上汽集团发布《关于近期涉上汽MG印度公司不实报道的澄清说明》表示,“上汽MG印度公司被当地强行低价收购股份等相关内容严重背离事实”,并强调,“上汽国际经营严格遵守我国以及海外业务所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充分掌握自主权,集团会适时公布官方信息。”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MG印度公司在上汽集团海外布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为101.75万辆。其中,MG海外销量48万辆,占上汽集团总出口量的47%。从2022年至今的产、销数据来看,MG印度公司有着强劲的上升势头,且基本满足自产自销。

2022年,MG印度公司产量为5.1万辆,同比增长25.58%,销量为4.85万辆,同比增长19.06%;2023年1—5月MG名爵公司产量为2.7万辆,同比增长49.57%,销量为2.71万辆,同比增长47.61%。MG印度公司的销量在上汽集团海外总销量的占有率从2022年的5.8%,增长至2023年1—5月的6.1%。并且,MG印度公司2022年全年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1%,而同期建立在泰国的上汽正大有限公司产能利用率则仅有58%。

上汽集团2023年5月份产销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全年销售目标如何达成?

2023年,上汽集团将再次冲刺整车销量600万辆的年度目标,其中新能源车目标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海外市场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20%左右。

但就目前销售数据来看,该公司要完成上述目标压力巨大。截至今年前5个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166.59万辆,同比下滑4.84%,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7.77%。经粗略计算,要完成全年目标,该公司在接下来的7个月时间,月均销量要达到62万辆。

由于销售不佳,上汽集团的业绩难言乐观。财报披露,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59.16亿元,同比下降20.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3亿元,同比下滑49.55%,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事实上,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已经由2018年的360.09亿元降至2022年的161.18亿元,四年时间缩水近200亿元。在2022年财报中,该公司表示,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原材料等价格大幅上涨,是公司盈利水平承压、主要财务指标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60亿加码布局汽车芯片

而自2021年起,受全球“缺芯”危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芯片短缺局面,车企因“缺芯”问题纷纷遭遇产销量下降。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不论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还是长城汽车(601633.SH)、吉利汽车(0175.HK)、广汽集团(601238.SH,2238.HK)等传统车企,相继下场“造芯”。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今年以来,上汽集团通过联合多方设立产业基金、投资芯片企业、联合行业巨头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加大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

6月19日,上汽集团公告宣布,计划与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关联方上海上汽恒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尚颀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60.12亿元,共同投资上海上汽芯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上汽集团认缴出资60亿元,持有99.8%份额。上汽集团方面称,此次参与投资基金,主要完善芯片产业生态布局,加快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推进,同时可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

此外,6月1日,上汽集团通过旗下嘉兴上汽芯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嘉定区政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新微集团、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和核心团队共同筹建的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正式设立注册。该中心的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电子专用材料研发、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等。

但业内有分析认为,车企大举布局芯片环节,在获得机会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风险。一方面,芯片行业周期长,从设计到上车需要花3—5年的时间,而且汽车行业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IC设计与制造更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再重金下注芯片,资金链会面临不小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汽车芯片应用规模远小于消费电子,车企直接下场面临风险较大,也要考虑汽车芯片上下游、同行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分享模式、风险共担模式。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