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白象方便面一夜爆火的秘密是什么 白象方便面怎么样?|今亮点

2022-12-19 17:09:12来源:万能知识网  

继鸿星尔克之后,白象方便面成为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野性消费”国货品牌。此前一度岌岌无名的白象,从今年3月份开始,突然“开挂”。先是以北

继鸿星尔克之后,白象方便面成为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野性消费”国货品牌。

此前一度岌岌无名的白象,从今年3月份开始,突然“开挂”。先是以北京冬季残奥会赞助商的身份受到大众瞩目,随后陆续被曝出为河南水灾捐款、坚持聘用大量残疾人员工等事迹,然后又成功避开315酸菜事件引发的行业地震。


(资料图片)

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白象一次次试图将品牌推上行业之巅,却几度于半途滚落。这一次,白象能否完成“大象起舞”?

01.

1997年,白象刚被姚忠良接手时,只是郑州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占地仅4亩,资产1000多万,负债也1000多万。

相比康师傅、统一这类“大户人家”,白象就是一穷二白的“穷小子”。

康师傅、统一,这两个来自台湾的企业,一个创立于1958年,一个创立于1967年。来中国内地之前,康师傅就已经在饮品和糕点产品上成绩斐然,并于1996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另一边,统一在饮料和方便面产品也早已名声在外,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台湾地区泡面市场的龙头老大。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二者于1992年进入大陆市场,分别在天津和新疆落地,开启内地方便面市场的“江湖之战”。

赤手空拳面对劲敌的不止白象,还有1994年范现国创立的华龙面业,也就是今麦郎的前身。

实力拼不过,进入市场也比别人晚,白象和华龙都选择了避其锋芒,走与康师傅和统一不同的路——康师傅、统一锁定城市销售;今麦郎、白象则聚焦农村市场,避开与它们在城市市场近身肉搏。

90年代初期,方便面市场一片蓝海,虽然大家同抢一块蛋糕,可由于蛋糕够大,大家各自跑马圈地,野蛮发展。

康师傅凭借红烧牛肉面“一包面饼几包调料”的创新和渠道深耕,坐上了老大的位置。统一推出的鲜虾面,原本在台湾市场大受欢迎,却在大陆遭到严重的水土不服,市场份额被康师傅压制,但因市场无其他竞品,位居第二。华龙和白象借助低价优势,迅速在农村市场打开知名度——到2001年,华龙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而白象,结束了时长5年的“白象改制”,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江湖混战之后,方便面市场由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四分天下”,蓝海逐渐成为红海。追求增量,只有靠抢夺对手市场。

康师傅和统一看到了下沉市场的潜力,华龙与白象也开始觊觎城市市场的广阔。

02.

所谓不破不立。

2002年,华龙率先动手,大胆改革,创立全新品牌“今麦郎”,开发的新品今麦郎弹面在北京、上海上市,一年之后开始席卷华北。

白象也没闲着。2003年,白象推出国内首款骨汤方便面,定价1元,上市仅仅8个月就卖了6000万包。骨汤方便面让白象在方便面品牌里从此摘掉了“低端”标签。

回头来看,白象当年推出骨汤面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原因有二:

一是在这个阶段,增量市场转化为存量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那么这个时候,谁能率先进行产品创新,谁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就好比康师傅一早用“美味”为品牌树立消费共识,今麦郎以“劲道”为出发点获得发展机会,白象便以“骨汤”为突破口,用新品类分化打开消费者认知。

二是白象因骨汤方便面在中国乃至全球率先提出“营养型方便面”概念,并开发出新型的骨汤工业化恢复专利技术,为产品建立了牢固的壁垒。

2004年,白象年产量达50亿包、销售额达23亿元,市场占有率上升至全国第三,仅次于康师傅和统一。

眼看被白象弯道超车,今麦郎也急于谋求突破,选择了接住资本递来的橄榄枝:“方便面鼻祖”日本日清株式会社出资15亿元,占股1/3 ,与华龙合资成立“华龙日清”。

尽管与日资合作日后引发网络非议,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华龙的选择也情有可原。彼时,国内资本市场尚未成熟,中国如今的顶级资本大多成立于2005年之后,比如,红杉中国和高瓴资本于2005年成立,经纬中国于2008年成立。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最大的资本机会,就是选择产业资本,方便面市场当时最大的产业资本在日本。同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也为中外合资创造了更多便利条件。

一心想打破农村市场局限的今麦郎,在2005年6月,上演了一出“华龙入城”——将总部迁到了北京。落地北京之后的第二年,今麦郎又联手统一食品,共同出资18亿元,生产今麦郎系列饮品,借此打造食品业国际品牌与多元化发展。同一年,“今麦郎面馆”实体店在河北邢台、石家庄开业。

这一系列动作都证明了今麦郎彻底把视线从下沉市场转移到了城市,曾打下的江山,已被奋力向前的脚步抛在了身后。

那一时期,由于原材料涨价,今麦郎放弃了零售1元价格带,加大克数做1.3元的大今野。白象也入局了1.3元价格带,但因无法突围,转而降低克数,又回归1元价格带,这一举动为白象之后反超今麦郎埋下了伏笔。

其实早在“华龙入城”之时,白象骨汤方便面这一单品的年销量就高达5.7亿元,因为产品创新和价格定位顺应了“天时”,到2007年,白象重洗了方便面排位战,在行业中仅次于康师傅,排名第二。

而今麦郎却走入了新市场困难重重、大后方丢失的困境。

03.

白象的高光时期一直持续到2014年。

这期间,白象有了许多动作。先是在2008年启动资产分析和评估,接触了摩根、高盛、荷兰银行等财团,为上市做铺路。2009年,姚忠良斥巨资买下了位于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联合大厦,把这里作为白象食品北京中心,将总部从郑州搬至北京。2010年下半年,推出1.5元精炖大骨面,1元价格待定产品限制发货。2011年,白象销量达40亿元,占全国方便面市场份额近18%。

2011年3月,姚忠良请来曾在健力宝、立白立下战功的蒋兴洲担任白象的执行总裁,并与蒋兴洲等人成立“北京阳光金穗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线下门店“福喜面食工坊”。

一开始,姚忠良对做主食专卖连锁并没有十足把握。在福喜面食工坊正式成立之前,他请著名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做了一个面食行业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鲜面食有将近3000亿的市场。

姚忠良大喜,于是打定主意走专卖连锁之路。按照他当时的计划,要在“3年内开满5000家福喜面食工坊”。这个副业,起初的进展还不错,先后在郑州、焦作、安阳、新乡等地,开出了150多家连锁店。

鲜面食的确是一片蓝海市场,但实际开店过程中平衡收支尤为重要。据了解得知,这150多家福喜面食工坊的产品,全部来自同一家中央主食厨房,尽管这能保证不同门店的产品质量相同,但企业的运营成本却负荷太重。鲜面食本就属于微利行业,运营成本叠加上门店租金、人力成本等,这么多家门店开下来,基本全部亏损。

一位福喜面食工坊的高管回忆,“每家店日销售额达到400元,才是盈利平衡点。但是当时大部分店的销售额不足100元。”

不过,白象并没有因为亏损而影响决心,而是坚持召开招商加盟会,大家忙得热火朝天。那段时间,公司传真单上全是来自各个地市的白象方便面负责人打过来的款项,每一个都是好几百万,这些款项,都是用来弥补福喜店面的亏损。一直到加盟店开到200家的时候,福喜面食工坊依然几乎没有盈利的店面。

2012年10月,蒋兴洲离职。一个月之后,白象正式对外宣布其接受光大证券上市辅导,拟在A股市场IPO。而福喜面食工坊,自2013年开始,门店数量开始减少,最初5000家的计划化成泡沫,更甚至于连河南都没能走出。

线下门店失败,巨额投资几乎被烧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象IPO进程。曾经,今麦郎实体店也并未获得成功,但是因为背后有资本兜底,再亏损也不会过多影响主营业务,但白象不同,它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一旦失败,必然元气大伤。

04.

一直备战IPO的白象,在2014年以失败告终,总部又搬回郑州。

有报道称,在筹备上市这几年期间,白象业绩几乎停滞不前,经营压力巨大。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末,“白象”固定资产16亿元,实现综合销售收入40亿元,到2013年,白象食品的销售收入为50亿元。6年时间过去,仅增长了25%。拿这样的成绩上市,即便是上市成功也基本不会获得资本青睐。

另一方面,从2014年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此外,根据各地证监局公布的辅导企业情况不完全统计,还有近600家正在辅导期或已经完成辅导尚未申报的拟上市企业在排队等待。这也意味着,彼时在证监会排队的近600家企业,要用三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完毕。

白象相关负责人称,“我们很无奈,已经排队等待3年了,再等下去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在外界看来,白象方便面主业绩的停止增长更符合其终止IPO的解释,但该负责人认为,白象上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排队时间太长,企业领导人不想再继续等待而主动放弃了。

回到郑州以后,姚忠良为了拯救颓局,请了特劳特中国的邓隆德,强推升级版2.5元的“大骨面专家”。

要知道,当时市场霸主康师傅的价盘封堵在2元左右,白象的这一价格定位受到了几乎全体渠道商的反对,但姚忠良坚定不移,砸入公司全部资源,“笼罩式”推动。三年时间,白象对“大骨面专家”的投入超过5个亿,一边抽血一边输血。结果是,白象市场份额急剧缩减。

另一边的今麦郎在同一年同样请了外援——里斯中国的张云,他选择走与白象完全相反的路子——大力推大众化低端方便面“大今野”,定价1.5元,面饼加大到100克,主打量大实惠。“大今野”一推出便开始爆量,成为今麦郎当时最有竞争力的一款产品。

2015年8月,今麦郎又推出“一桶半”和“一袋半”,抓住消费者“一份吃不够,两份吃不完”的心理,先是在东北市场打开了局面,随后南下,因为定位准确,今麦郎不仅自己打开了市场,还抢占了康师傅一部分份额,挽救了曾经溃败的下沉市场。

资本方面,2015年11月,日清控股与今麦郎终止合作;次年,统一“清盘”今麦郎股权,转让给骏麒资本。2016年,在中国方便面市场总量消退时,今麦郎实现了销量6.4%的逆势增长,超越白象。

一组数据是:2019年,统一总营收220亿元,今麦郎总营收达218.488亿元,二者相差甚小;2020年,今麦郎“一桶半”和“一袋半”累计销量超过50亿份,意味着平均每秒就有32份方便面售出。据2020年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康师傅、统一、今麦郎销售额占据前三,其中康师傅在国内的销售份额达到了46%,统一15%,今麦郎11%,白象的份额仅为7%。

一连串的失利之后,白象在市场上的声音逐渐变小,开始休养生息。但是,白象的野心并未终止。东山再起的故事在商业故事里并不少见,冠名残奥会,吹响了白象再一次冲锋的号角。

今年3月,白象迎来翻身。

作为残奥会食品供应商,白象旗下有1/3员工皆为残疾人,意外登上热搜后,白象方便面被网友疯狂追捧。另一方面,“315”晚会之后,康师傅和统一因为酸菜事件纷纷跌落神坛,白象的“独善其身”更是赢得了尊重和信服。

一夜爆红背后,对于市场而言,只是一场野性消费情绪的宣泄,对于白象来说却是一个民企奋斗25年获得的市场馈赠。这一次,白象期待的,不只是一场欢呼呐喊,白象的目标是将品牌之名推向行业顶端,因为创立25年以来,“大象起舞”的最佳时刻已经到来。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