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户外音乐节有哪些 中国户外音乐节介绍:环球热消息

2022-12-19 17:27:19来源:万能知识网  

疫情下的线上“云蹦迪”为户外音乐节行业带来新机遇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户外音乐节纷纷被取消,行业陷入沉寂。为减轻疫情对行业带来的负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户外音乐节纷纷被取消,行业陷入沉寂。为减轻疫情对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各音乐厂牌开始布局线上音乐节,开启了“云蹦迪”时代。

2月4日,摩登天空在B站直播了第一场“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突破了场地的限制,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播出内容包括音乐人自制录像和以往草莓音乐节现场录播两部分,由新裤子、海龟先生、低苦艾、满舒克、Tizzy T等众多热门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带领着观众一起“云蹦迪”,线上蹦迪人数超过27万,为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音乐节行业带来了一条止损之路。

随着疫情逐渐受到控制,7月28日,摩登天空发布微博称,“草莓音乐节”回归,官宣了北京、成都、长沙、海南、辽宁阜新和哈尔滨6个站次,沉寂了半年的中国户外音乐节正式迎来复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庆节期间,户外音乐节举办场次超过20场,票房同比去年提升了113%,超过60%的乐迷跨城市观看,音乐节正式开启“报复性复工”。

中国户外音乐节行业推陈出新,步入创新发展阶段

中国户外音乐节主要分为音乐嘉年华、电子音乐节、摇滚音乐节和爵士音乐节。音乐嘉年华即综合性音乐节,音乐风格形式多样,包括摇滚、民谣、电音、说唱等音乐元素,是目前举办场数最多,受众最广的户外音乐节。主要代表有“草莓音乐节”和“麦田音乐节”。相比音乐嘉年华,其他音乐节具有音乐风格较为统一的特征。现阶段,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多于摇滚音乐节、爵士音乐节和Hip-Hop音乐节。

20世纪80-90年代,受到德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影响,中国开始在酒吧中举办以爵士乐、摇滚乐为主的小型音乐节,进入音乐节萌芽期。

2000年,第一届迷笛摇滚音乐节在迷笛校园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户外音乐节行业正式起步。

2007年,摩登天空于北京海淀公园成功举办了大型露天摇滚现场音乐节,中国户外音乐节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

由于前期发展过于迅速、事故频发以及2015年经济危机,户外音乐节首次迎来低迷期。

2016年开始,音乐节商业模式试水完成,户外音乐节进入稳步产业化发展。

2020年,户外音乐节受疫情影响,暂停了半年,行业受创。但随着疫情好转,中国音乐节行业于2020年下半年陆续恢复,行业推陈出新,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57%的中国户外音乐节由非音乐类公司承办,并以独家主办为主

中国户外音乐节主办方主要包括音乐公司(音乐厂牌)、商业公司(如饮料品牌)、政府、文化机构、媒体和其他机构(如NGO公司)。其中57%的音乐节由非音乐类公司承办,并以独家主办为主,34%的音乐节由音乐公司单独主办,而9%的音乐节由音乐公司和其他机构联合举办。

近几年,由于音乐节高昂的运营成本和严重的同质化,使缺乏专业团队的新兴音乐节存活率降低,音乐节举办数量随之减少。2017年举办的音乐节到了2018年存活率为48.7%,而2018年举办的音乐节到了2019年存活率减少至41.2%。

中国户外音乐节保持南下发展趋势,且市场逐渐下沉

从南北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户外音乐节举办地点集中于南方地区,南方举办次数占比达72%。广东为户外音乐节最为集中的省份,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户外音乐节活跃度较高。从城市来看,上海和北京为中国户外音乐节举办的热门城市,成都则位列第三,成为中国地级市及以下城市中音乐节举办次数最多的地方。县级市及以下地区由于场地费用便宜、自然环境优越等特点,音乐节活跃度逐渐上升,音乐节市场逐渐下沉。

从举办音乐节的时间来看,中国户外音乐节多集中于5月、9月和10月,即法定假期较多的月份,而不单单青睐于夏天。长假期间,音乐节通过与旅游业联动的模式,吸引中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参与,音乐旅行受到市场欢迎。

上游艺人经纪公司对音乐节优质内容制作的贡献最大,议价能力较高

中国户外音乐节产业链上游包含音乐相关的内容供应商和保证音乐节举行的其他服务供应商。内容供应商包括音乐节策划公司、舞台设计公司以及提供演出艺人的经纪公司或唱片娱乐公司。其他供应商包括场地租赁、票务系统、广告推广、安保系统和交通系统,用以保证音乐节顺利举行,以及现场酒水供应商、餐食供应商等以支持音乐节的举行。

万人以下的小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单日成本达500万元。电子音乐节由于邀请嘉宾多为海外DJ,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单日成本可达2,000万元。内容供应商中艺人经纪公司对音乐节优质内容制作的贡献最大,议价能力较高,占总成本60%,成本包括艺人通告费和餐旅费。其他供应商费用固定,包括场地租金、舞台声光电和安保费用,成本占比为40%。

酒水和官方周边成为音乐节现场吸引消费者消费的两大种类

57.6%的中国消费者有兴趣但未参加过户外音乐节,35.2%的消费者喜欢并且参加过户外音乐节。70.9%的消费者因为有喜欢的乐队或音乐人而参加音乐节,音乐节阵容成为消费者参加音乐节最为重要的原因。消费者受到音乐节吸引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是否有喜欢的音乐类型、活动主题是否有吸引力等。消费者不喜欢音乐节的因素包括如现场混乱、户外环境不佳、票价贵等。

97.6%的乐迷在音乐节的现场都会有额外消费,其中79.3%的乐迷产生酒水类消费,以配合音乐节现场的氛围。官方周边消费和食物消费位列消费占比的第二、三位,占比分别为53.0%和46.8%。

同时,集市或唱片等衍生品也刺激了音乐节的收入。65.8%的消费者表示在音乐节现场购买过喜欢歌手的唱片、音乐节配件等衍生品。

随着音乐节市场日趋规范化发展,音乐节行业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2015年,由于户外大型活动踩踏事件的频繁发生,户外音乐节申报审批流程严格,音乐节举办次数较少。

2015-2017年,在政府严格监管下,行业趋于规范化发展,市场开始复苏,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8年,为整顿票务市场混乱、黄牛票泛滥等情况,音乐节市场开始针对票务进行管理,实行实名登记购票制度,控制每日人流在8,000-10,000人。大型音乐节活动的人流受到限制,票房增速减缓。

2019年中国户外音乐节行业市场规模为6.7亿元,2015-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6.1%。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户外音乐节被全部取消,8月份逐渐恢复举办但实行限流制度,因此市场规模大幅下降。随着疫情的结束和乐迷热情大增,预计2021年中国户外音乐节市场规模将逐渐恢复。

深度见解:小众音乐元素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音乐市场的长尾效应日趋明显,利基市场的累计收益将远超过主流市场,驱动中国户外音乐节的积极发展

现阶段,随着户外音乐数量增多,音乐节市场对于头部独立音乐人和乐队的争夺激烈,头部效应日趋明显。各音乐节通过邀请头部音乐人以扩大消费人群,导致中国综合类户外音乐节阵容嘉宾趋于同质化。例如房东的猫、陈鸿宇、刺猬乐队、Higher Brothers和橘子海为综合类音乐节常驻嘉宾,房东的猫2019年出席音乐节超30场。除此,中国户外演唱会举办场地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成都、杭州、重庆等热门城市,且每年举办次数频繁,阵容、时间、地点的重复性高,造成观众对嘉宾阵容及举办地景观的审美疲劳。

为解决目前音乐节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并满足日渐受关注的中国风、原创风等小众音乐市场的需求,音乐节厂牌开始通过深耕细分品类,发展电子、民谣、爵士等多类音乐节,提升其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音乐节前期固定成本投入较大,市场已充斥着较多“一次性玩家”。而细分品类音乐节受众更小,票房风险更高,小厂牌更加无法承担亏损风险,而大厂牌在艺人资源、场地议价等方面优势明显,因此行业呈现巨头化趋势。

随着《乐队的夏天》、《我是唱作人》、《中国新说唱》等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热播,非流行类原创音乐开始被大众关注,独立音乐人和乐队的热度及商业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音乐市场的长尾效应日趋明显,利基市场的累计收益将远超过主流市场,驱动中国户外音乐节的积极发展。

重点关注企业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户外音乐节优质企业,头豹建议重点关注视觉中国[000681.SZ]、三七互娱[002555.SZ]、ST中南[002445.SZ]。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