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巴菲特1972年投资喜诗糖果案例——精读笔记 环球播资讯

2022-12-04 18:48:31来源:雪球  

1、喜诗糖果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单价提升;二是销量提升。在1972年至1983年的11年间,单价年均增长10%,销量年均增长3.5%,净利润率从6.6

#雪球星计划##雪球星推官##雪球星达人#


【资料图】

精读笔记:

1、喜诗糖果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单价提升;二是销量提升。在1972年至1983年的11年间,单价年均增长10%,销量年均增长3.5%,净利润率从6.6%增加到10.3%,在总销量只增长了约45%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了5.5倍。(这里不自觉就联想到了$贵州茅台(SH600519)$,如果此时茅台PE也为12倍该多好。但茅台与喜诗糖果在经营上还是存在差距,茅台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一家公众公司,需要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不像喜诗糖果只需要专注于回报股东即可)

2、2007年喜诗糖果净资产4000万,税前利润8200万。(透视ROE=205%,这里我假定了喜诗糖果不存在被浪费的资金,是在充分相信巴菲特对资金的配置能力的基础上作出的假定。)从1972年到2007年,喜诗糖果累计只消耗了所赚取利润的32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喜诗糖果在购买时透视ROE就足够高,就决定了再投入资本的效率是极高的),两项因素帮助该公司经营所需的资金降至最低(即高透视ROE的来源):1、销售的产品采用现金结算,这消除了应收账款;2、生产周期和分配周期较短,这帮助库存降至最低水平。

3、好的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可贵而稳固的客户基础价值万金。追求产品品质的公司,原材料成本高通常不是问题,因为他本身就需要使用最上等的原材料。这时,除原材料之外的其他成本我们就需要重点关注,成本增长速度理论上应与一般物价水平增长速度匹配(通货膨胀率),巴菲特以每磅为基本单位来衡量成本。

4、好公司之所以会被卖,源自经营者发生变故,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喜诗糖果当时的ROE为26%,巴菲特给出的价格是12倍PE,3.1倍PB。

5、销量停滞不前,可能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巴菲特衡量一家店经营绩效的标准在于每家分店卖出糖果磅数而非销售额。(这里我不太认同,用销售额来衡量我认为也没有问题)销售量无法增加可能受订价策略,市场景气度,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影响。

6、稳定行业中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即使没有有机增长,这样的企业仍会提供丰厚回报。

---------------------------------------------------------------------------------------------------------------------以下是原文部分:

巴菲特1972年投资喜诗糖果案例

喜诗糖果公司成立于1921年,由一位加拿大糖果商创建,其产品采用上等原料,经过精细加工而成,即使在原料不足的二战时期也未偷工减料,因此在加利福尼亚州享有无与伦比的声誉,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这家公司由弟兄两人共同拥有,兄长为拉里,弟弟为哈里,哈里属于花花公子类型,对葡萄酒和女人比较感兴趣。公司由兄长拉里管理,1972年拉里去世后,哈里无心经营,于是想出售。

喜诗糖果在1972年的销售额为3133万元,净利润为208万元,净资产约为800万元,哈里的卖出价为3000万元。

巴菲特和芒格都对这家公司感兴趣,准备用蓝带印花公司来购买喜诗糖果。特别是芒格觉得它具有非常好的生意模式,但巴菲特受格雷厄姆的影响深刻,觉得以15倍市盈率、高于净资产2倍的价格买一家公司简直是要了他的命。巴菲特给出的购买价格上限为2500万美元,庆幸的是哈里最终接受了这个价格。(当时喜诗糖果的估值为PE为12倍,PB为3.1倍,ROE为26%。

1972年至1983年的11年,喜诗糖果销售额从3133万增长1.33亿,年均收入增长14%。驱动销售额增长的因素是产品单价从1.8美元/磅涨到5.4美元/磅,年均增长10%,销量年均增长3.5%。喜诗糖果的净利润从208万,增加到1370万,年均净利润增长约20%。净利润率从6.6%增加到10.3%。公司糖果总销量只增长了约45%,而净利润增长了5.5倍。

2007年年报时,喜诗糖果收入3.8亿,税前利润8200万。如果净资产只有4000万的话,ROE达到惊人的数据。

后来巴菲特在回顾喜诗糖果时,把它列为梦幻般的最伟大的投资对象之一。从1972年至2007年,喜诗糖果共为伯克希尔贡献了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只消耗了其中32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其它资金被全部用来购买其它利润丰厚的企业,就像亚当和夏娃一样生养众多。

1983年致股东信:“喜诗糖果的经营表现依旧亮丽,它拥有可贵而稳固的客户基础与管理阶层,近年来喜诗遇到两个重大的难题,所幸其中至少有一个已找到解决的方法,这问题与成本有关,不过不是指原料成本,虽然我们跟竞争同业比原料成本较高,而若这种情况相反,我们反而会不高兴,事实上原料成本是我们较无法控制的,因为不管价格如何变化,我们所使用皆属最上等的原料,我们视产品品质为最重要的一点。

但其它成本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问题就出在这上面,我们的成本(以每磅为基本单位,不包括原料成本)增加的速度远高于一般物价水准,若要扭转现在的竞争劣势与获利危机,降低成本绝对有其必要性,所幸最近几个月,成本已受到有效控制,相信1984年的成本增加率将会低于通货膨胀,这自信源自于我们与查克多年来共事的经验,自从我们买下喜诗以来便由他负责,而他的表现就如同下表一样有目共睹:

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如上表中可看到的,是我们实际售出的糖果磅数停滞不前,事实上这是这个行业普遍遇到的困难,只是过去我们的表现明显优于同业,不过现在却一样惨。过去四年来我们平均每家分店卖出的糖果数事实上无多大变化,尽管分店数有所增加(而销售费用有同样增加),当然营业额因我们大幅调涨售价而增加许多,但我们认为衡量一家店经营绩效的标准在于每家分店卖出糖果磅数而非销售额,1983年平均一家店的销售量减少了0.8%,不过这已是1979年以来较好的表现了,累计的降幅约达8%,集体订购量(约占整体销售的25%)在经过70的年代成长高峰后已停滞不前。

我们不确定分店与集体订购的销售量无法增加,主要是受到我们的订价策略,还是景气萧条,或是受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太高的影响,不过1984年我们调涨的幅度较以往几年温和,希望明年跟各位报告的销售量能因此增加,不过我们却无任何依据能保证这种情况一定发生。

除了销量的问题,喜诗具有多项重要的竞争优势,在我们主要的销售地区-西部,我们的糖果为消费者所偏爱,他们甚至愿意用多花二三倍的价钱来享受(糖果就如同股票一样,价格与价值乃有所不同,价格是指你所付出的,而价值却是指你所得到的),我们全美直营店服务的品质跟我们的产品一样好,亲切贴心的服务人员就跟包装上的商标一样,以一家雇用二千名季节性员工的企业来说,可是不容易办到的,这都要归功于查克与所有同仁的努力。而由于我们在1984年仅微幅调整价格,所以预期明年度的获利只与今年相当。”

2007年致股东信:“我们所寻找的企业来自于稳定行业中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果还能伴随着快速的有机的增长,那就太棒了。但即使没有有机增长,这样的企业仍会提供丰厚回报。我们只需将企业获得的丰厚利润拿来,在其他地方购买类似的企业,没有规定说你必须将钱投向那些你已经赚钱的领域。事实上,这样做经常是错的:获取高额有形资产回报率的出色企业,不可能长期持续地把它们的大部分利润以很高的回报率再投资到公司内部。

让我们审视一项梦幻般出色的业务的原型,例如我们的喜诗糖果公司。这家公司所处的盒装巧克力行业并无让人兴奋之处——美国的人均巧克力消费极其低且一直没有出现增长,许多曾经著名的的品牌如今都已经消失不见,在过去的40年内,只有三家企业赚到了像样的利润。事实上,尽管喜诗糖果公司的许多收入仅仅来自于几个州,但我相信这家公司的利润占了整个行业的近一半。

在蓝带印花公司1972年买下喜诗糖果公司的时候,这家糖果公司每年的糖果销售量为1600万磅(查理和我在那时获得了蓝带公司的控股权,并最终将它整合进了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喜诗糖果公司的销售量为3100万磅,年增长率仅为2%。然而,喜诗家族在过去50年来所建立起来、随后又得到查克·希金斯和布莱德·金斯特勒强化的持久竞争优势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了非比寻常的回报。

我们以2500万美元买下了喜诗糖果公司,当时它的销售额为3000万美元,税前利润不足500万美元。经营这家企业所需的资本为800万美元(每年还需要有几个月承担适度的季节性债务)。因此,这家公司投入资本的税前投资收益率为60%。两项因素帮助该公司经营所需的资金降至最低——首先,销售的产品采用现金结算,这消除了应收账款;其次,生产周期和分配周期较短,这帮助库存降至最低水平。

去年喜诗糖果公司的销售额为3.83亿美元,税前利润为8200万美元。如今经营这家企业所需的资本为4000万美元,这意味着自1972年以来我们只需要再投资3200万美元,以应对该企业最小程度的规模扩张——并获得骄人的财务增长。期间的税前利润总额为13.5亿美元.除了那3200万美元,所有的这些利润都纳入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腰包(开始几年则归蓝带印花公司所有)。在支付了企业利润税之后,我们使用剩下的资金来购买其他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就像亚当和夏娃的行为带来了60亿人口一样,喜诗公司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现金源泉(他对伯克希尔来说,就像《圣经》中所说的“丰腴膏沃且生养众多”)。

像喜诗糖果这样的企业在美国并不多,对许多企业来说,将利润从500万美元增加至8200万美元可能需要4亿美元左右的资本投资。这是因为成长中的企业,随着销售增长,对营运资金的需求也将同比增长,此外,对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显著要求。

为实现增长而需要大量增加资本的企业可能是一项让人感到满意的投资。继续以我们自己的公司为例,从4亿美元的净有形资产中获得820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并不让人感到寒碜。但对企业的所有人而言,这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希望最好在没有大量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能产生不断增加的现金流。这可以问问微软或者谷歌。”

@今日话题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