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8年长跑!首款国产长效抗精神分裂创新药在美获批,患者苦恼找不到满意的药

2023-01-18 13:45:56来源:时代财经  

农历虎年最后一周,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长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农历虎年最后一周,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长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资料图】

1月15日,绿叶制药(02186.HK)发布公告称,其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LY03004,商品名:Rykindo)新药上市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以及作为单药或作为锂盐或丙戊酸盐的辅助疗法用于双相障碍I型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Rykindo是每两周肌肉注射一次的缓释微球制剂,其通过微球制剂以长效、缓释的方式递送有效成分利培酮至体内发挥作用。

而就在2个多月前,绿叶制药另一款中枢神经类药物也在国内获批上市。国家药品监局管理局公告显示,11月3日,绿叶制药的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该药物是基于其新分子实体/新治疗实体技术平台(NCE/NTE)开发的1类创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目前也在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III期临床试验。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直困扰着万千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受损,往往无法彻底治愈,患者也须长期服药。但新药研发从业者黄冰(化名)对时代财经解释称,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像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药物,在新药研发中其实很难做到有效。

Tufts药物开发研究中心数据表示,在1995-2007年间的新药研发统计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类药物研发成功率仅6.2%,其他药物研发成功率为13.3% 。也就是说,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的研发成功率不足其他药物的一半。

就Rykindo的研发、商业化等具体情况,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发送邮件至绿叶制药投资者信箱,截至发稿暂未回复。

药物研发难度大

官网显示,绿叶制药隶属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制药公司,聚焦中枢神经、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领域,201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目前,绿叶制药在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的核心产品主要有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商品名:瑞欣妥)、富马酸喹硫平片(商品名:思瑞康)及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单日贴及多日贴)等。

在医药界,新药从研发至上市有一条“双10定律”,即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周期大于10年。因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开发则更为艰难。

“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复杂,相关药物研发也就变得比较困难。”黄冰对时代财经分析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中做抑制,其实很难达到专一或更好的疗效。一方面,神经递质中有很多个作用,当它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应用以后未必有多好的效果,因此这方面严格意义上的新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从疾病本身来看,其本身的评判也比较困难,“像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这些疾病治疗的部分药物有很强的安慰剂作用,在做临床试验时,评判也就变得困难”。

以绿叶制药此次获批的Rykindo为例,自2015年10月7日宣布在美递交新药申请之日算起,至最终上市也经历了8年左右的时间。

事实上,在成功出海之前,2021年1月,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已经以2类新药的形式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急性、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2022年半年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产品并非绿叶制药最主要的营收产品。2022年上半年,这一业务的营收为6.52亿元,受销量下降影响,营收同比上一年下滑6.1%。

有患者2年换药数次,中枢神经类药物如何安全、有效?

点石资本2022年《大风起兮云飞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风口将至》报告显示,国内中枢神经系统患病人数超500万,但像精神分裂症、成瘾症、抑郁症、AD(阿尔兹海默症)几项疾病治疗方式的有效性不足50%。因此,拥有一款有效的、安全的中枢神经类药物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2019年,全球有大约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而在新冠暴发的2020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暴增了约25%。

尽管需求庞大,但受发病机理的复杂性以及临床试验的困难性影响,实际上诸多药物对患者的作用并不明显,患者往往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药物的困境,需要不断地试错。

“两年来,我坚持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但在这一过程,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大概每隔3个月左右就需要换药。”安琪(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在服药之后,药物的正向和负向作用几乎同时在安琪身上出现。像艾司西酞普兰这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安琪在服用之后,其血药浓度检测显示指数偏低,这意味着,这类抗抑郁药物对她并不能起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而像劳拉西泮这类,反应又特别剧烈,安琪吃了半片就会陷入昏睡状态;至于其他的药物,要么使她发胖,要么让她食欲不振,最终导致低血糖晕倒。

目前,市面上抗抑郁的主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该种类药物主要围绕单胺能系统开发,单胺能系统药物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有诸如恶心、腹泻、失眠等副作用。

对药企而言,药物从研发至上市是一段历程;但于患者而言,药物的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疾病的终结。

“药还是要吃的,只不过需要换着来,毕竟还是感觉吃药的效果比硬抗强得多,也不知道是安慰剂的效果还是真的有效。”安琪对时代财经说,医生告诉她,这个药物不行就换其他的,“慢慢调整着来”。

关键词: 精神分裂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